冷庫地基的類型介紹
冷庫地基的類型介紹:
1)天然地基。地基有足夠強度不需人工加固的叫天然地基。根據其土層不同,天然地基可分為:a、巖石地基:如花崗巖、石灰巖、片磨巖、砂巖等。b、碎石地基:經過風化后未膠結的散粒土,其粒徑大于2mm。c、砂類土地基:粒徑0.05~2mm的砂粒。d、粘性土地基:主要由粒徑0.05mm以下的土粒所組成。e、雜填土地基:在原來的河溝及低洼地上由垃圾、碎磚瓦、雜物、松散土等堆填而成。一般不宜作為建筑物的地基。
2)人工地基。需采用人工方法來提高其承載力的地基叫人工地基。人工地基一般采取的方法有:a、土壤加固法:用重錘對素土結實,加碎磚石搗固,用水泥灌漿等。b、打樁法:向地基打入木樁或鋼筋混凝土樁。c、換土法:用砂、碎石、灰土或混凝土等替換土壤的表面弱土層。
地基的正在力不僅因土的種類不同而有差別,即使是同一種土,因孔隙大小、含水量不同,它的強度也差別很大,一般來說,土質松、含水量高,其承載力??;土質密、含水量低,其承載力大?;A是指直接承受冷庫建筑物的自重及其荷載,并將它傳遞給地基的結構物,基礎屬于建筑物的地下結構部分。
冷庫庫址的選擇勘察和征用
設計任務書批準之后,一般都要建立籌建機構(籌建處)。同設計單位進行選址或會同設計單位對已選定的地址進行審核。當然,選定的庫址應符合城市發展規劃的要求,要得到部門的批準。選址前要認真做好必要的組織準備和技術標準圖示,如根據設計任務書著手編制工藝布置方案,初步確定冷庫占地面積、外形以及各建筑物的大概尺寸,做出工藝總平面布置方案圖,估算冷庫占地面積,進行各項主要指標(設備總數、主要設備總數、建筑面積、職工人數)的估算等。
冷庫庫址的選擇
選址工作必須深入現場,進行詳細周密的調查研究,收集和核實可能建庫的庫址地區的有關設計基礎資料(可參考)。在選擇冷庫庫址時,可提供連個以上的方案,分別從技術條件、建設費用和經營管理費用等方面綜合分析其優缺點,以供選擇比較。
冷庫防止冷凝壓力過高
冷凝壓力升高,將會導致壓縮功能增加,制冷量減少,制冷系數下降,能耗增加。據估算,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冷凝壓力所對應的冷凝溫度每升高1℃,耗電量將增加3%左右。一般認為較經濟合理的冷凝溫度比冷卻水的出水溫度高3~5℃。引起冷凝器壓力升高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1)冷凝器選的過小。更換或增加冷凝器。
(2)冷凝器投入運行臺數少。增加運行臺數。
(3)冷卻水流量不足。增加水泵運行臺數,加大水流量。
(4)冷卻水溫度過高。補充低溫水(自來水或井水);利用沖霜水;保證冷卻塔的冷卻效果,當水溫接近空氣濕球溫度時應關閉冷卻塔風機減少電耗。
(5)冷凝器換熱面積減少,充足的換熱面積是冷凝器換熱效果的重要保障。冷凝溫度和壓力升高,制冷壓縮機耗電量增加,因此,操作時應注意液位變化,及時排放冷凝器中的冷凝液體,加注制冷劑時,嚴格控制加入量,確保冷凝器充足的換熱面積。
冷庫隔熱防潮隔汽應該怎么做
冷庫建筑不同于一般的工業與民用建筑,由于其特殊的低溫儲藏用途,冷庫建筑不但要保證冷庫內的低溫環境,還必須解決維護圍護結構隔熱、防潮的問題,對于某些特殊冷庫,如氣調庫更要解決氣密性問題。另外,冷庫所處的環境溫度、濕度都是變化的, 而庫內環境卻要求恒定,所以冷庫在進行建筑設計和建造的同時也必須解決冷庫體始終存在的冷熱交替變化問題。冷庫建筑的特點,換句話說,冷庫隔熱防潮隔汽應該怎么做?
1、冷庫既是倉庫又是工廠
冷庫是倉庫,因此要求貨物運輸方便、快捷;冷庫又是工廠,且以低溫生產為主,所以冷庫的建筑結構體必須能滿足低溫生產工藝要求。
2、隔熱和防冷橋
冷庫隔熱對維持庫內溫度的穩定,降低冷庫熱負荷,節約能耗及保證食品冷藏儲存質量有著重要作用,所以冷庫墻體、地板、屋蓋均應作隔熱處理。此外,冷庫還應有一定的強度, 其樓板和地坪應有較大的承載能力。隔熱層內應避免 產生“冷橋”,且要有持久的隔熱性能。冷庫隔熱層內壁設有保護層,以防裝卸作業時損壞隔熱材料。